9月23日消息,據(jù)媒體報道,今年6月,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順利完成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的壯舉,帶回了1935.3克珍貴樣品。
轉眼間,近三個月的時光悄然流逝,這批來自遙遠月球的珍貴“訪客”已順利完成了解封程序,正式步入科學研究。我國科研團隊依托這些月背樣本,近日公布了嫦娥六號月球樣品研究的首批科學發(fā)現(xiàn),標志著我國在月球探索領域的研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嫦娥六號精心采集的表層樣本,現(xiàn)已被精心分裝于十個特制的玻璃容器中,每份約重150克,它們不僅是科研工作的基石,更是連接地球與月球的橋梁。
值得注意的是,與嫦娥五號帶回的樣本相比,嫦娥六號的月背樣品呈現(xiàn)出略顯淺淡的色澤,這一細微差異源于其獨特的礦物成分構成,為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月球不同區(qū)域地質特征的新線索。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這1935.3克的月球樣本源自月球背面神秘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這一區(qū)域作為月球上為古老且深邃的隕石撞擊遺跡,對于揭示月球乃至整個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歷程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嫦娥六號的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填補了月球背面科學研究領域的空白,更為我們深入探究月球早期的地質變遷、背面火山活動的頻繁程度以及撞擊事件的豐富歷史提供了直接且寶貴的實物證據(jù)。
本文鏈接:http://www.guofajx.com/news-132132.html月球研究新視角!嫦娥六號月背樣品首次展露真容